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娱乐

康乾盛世的神仙审美,绝了!

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的瓷器,在历史上被称为“康乾盛世”。马未都说:“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代瓷器,是中国的集大成者。品质之精,造型之多,彩釉之富,都登峰造极。” 然而,康熙、雍正、乾隆这祖孙三朝帝王的审美,可谓绝了! 一个跟一个不同!大概也就差个银河系吧! 甚至有人怀疑,是不是亲生的~~~先看一组图: 康熙烧造了比元青花更丰富多变的“青花五彩”,独步天下。 有人说,望之如同蓝宝石一般澄澈。清 康熙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 雍正最喜欢的瓷,是纯色釉。雍正则在颜色釉上把极简玩到了极致,月白、水墨、抹银、雪花兰、秋葵绿、梅子青,艳丽非常,五彩斑斓。 清 雍正 胭脂水釉花瓣式碗 乾隆,却走上一条不同父辈的路。有人说:乾隆是农家乐的审美~~ 不可否认的是,他把瓷器技艺玩到鬼斧神工,把审美引向繁复华丽,前卫潮流。 甚至影响了西方繁复华丽的“洛可可风”审美,中国瓷器成了当时的奢侈品,路易十五甚至说要把宫中的器物全替换成中国瓷。清 乾隆 珐琅彩龙纹兽耳瓶一个是淡雅隽永,一个是极简主义,一个是繁缛富丽。 纵然清三代的审美大相径庭,但他们却有着 共同的喜好、共同的审美 : 一生都偏爱典雅沉稳的那一抹红—— 矾红 。矾红为釉上红彩鼻祖,是一种以三氧化二铁悬浊体着色的低温红釉,亦称“铁红”、“红彩”、“虹彩”。矾红历史非常久远,产生于宋代,最早用于金代磁州窑的红绿彩瓷器上,到明清时期发扬光大并且创新,后来成为了康熙五彩之一。清代蓝浦《景德镇陶录》中记载了清代景德镇矾红釉配料:“用青矾炼红加铅粉、广胶合成。”清 乾隆 青花矾红彩云龙纹贲巴壶矾红釉是低温色釉,温度在700—1250℃之间 ,烧制出来的成品呈色稳定。清 雍正 矾红彩云龙纹盘色泽鲜艳,华丽凝重,典雅古韵,釉面温润。清 乾隆 天鸡矾红龙纹高足碗不似正红那么高调,又没有黄色那么亮眼,暗中有亮色,红中透橘黄,如天上霞光,柔润绵长,多了几分淡泊之感。清 雍正 矾红彩甘藤纹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,矾红基本上贯穿每个朝代,期间历经数代工匠改良创新,釉色烧制越发精良,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,颇受皇家喜爱。不仅能很好的表现画面的层次感,在国人心目中还代表了吉祥的色彩,在明嘉靖时期还是皇室祭祀的主要品种。清 乾隆 矾红三清诗文茶碗因此,矾红瓷器也被誉为吉祥之瓷。矾红一般都独自出现在瓷器上。它在洁白的瓷胎上会有一种独特的美感,这也是矾红的最佳归宿。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这个明嘉靖矾红龙纹大碗,造型颇丰,外施矾红,绘五爪游龙笔意细腻中见豪迈之气。信息来源:北京保利国际拍卖而矾红制料工序颇为繁复,《中国古陶瓷的科学》中记载:“青矾用火煅烧,经漂洗得生矾,呈鲜艳的枣红色;生矾研细烘干,加入铅粉等助溶剂,便成为矾畿釉,好的矾红橙中显金,釉面比铜红釉更显光泽。”且矾红的原料青矾亦是较难寻找,故而矾红的原料成本、人工成本都十分高昂。所以矾红彩也是一种具有很高收藏价值的釉上彩,矾红釉瓷器市场价值也在不断的升温,深受收藏家的青睐。 这次就给大家推荐这套由当代陶瓷泰斗、百年瓷王王锡良亲授、其子王采创烧的矾红描金作品——《瓷王龙凤杯》。 这套对杯,集清三代皇家瓷器之美、锻造制瓷技艺巅峰于一身。它既是“陶瓷世家”的世纪巨献,又是王锡良大师的遗作,收藏价值不言而喻,非一般瓷器可比。杯子创新性地使用矾红来展现中国古老图腾龙与凤的神韵。矾红色泽温润,色调轻盈的,用来刻画龙与凤具像又写意,线条纤细如游丝,琢磨精湛,尽显雅趣。描金工艺更是给龙和凤增添了一丝的精致富贵之气,倍显灵动之感。《瓷王龙凤杯》的材质为景德镇玉瓷,使用了薄胎工艺。在这样鬼斧神工的技艺下,杯子温润通透,灯光下更是晶莹剔透。可谓“白如玉、明如镜、声如罄、薄如纸”。仔细看,瓷体还会泛出淡淡的青绿色,无比高级。在传统纹饰的加持下,既古典风雅,又有现代生活的轻奢感,颇有古画今绘,古器再造之意。每一次拿出来,呈现的氛围始终是喜庆的,热闹的,开心的。双龙双凤,呈祥如意;起落之间,灼燿夺目。器物虽小,却是福不可缺。是真正的集矾红之红、本金之金、景德镇瓷器之白于一体,古朴温厚,雍容庄重,轻盈明亮。 令人遗憾的是,王锡良大师已于今年3月仙逝,《瓷王龙凤杯》也成为了他的遗作。 这不仅是对瓷王百年艺术人生的一份纪念,更是对当代巅峰陶瓷艺术的一份珍藏。现如今,《瓷王龙凤杯》首次全网开售,独家授权。每一套均配有创作大师证书和收藏证书,王锡良、王采签章,防伪标签,专属收藏编号一应俱全,确保正品。5大推荐理由:1、陶瓷泰斗王锡良亲授、其子王采创烧,收藏价值高;2、采用独特的“清三代”矾红釉色、景德镇玉器,用料贵重,呈色温润;3、正宗景德镇瓷器,真正做到“白如玉,明如镜,薄如纸,声如罄”;3、使用龙凤元素创作,寓意“龙凤呈祥“,典雅古朴;4、限量发行1000组,证书齐全,有大师签章、专属收藏编号和防伪标签,保障收藏。01“500年才出一个王锡良”没有他的景德镇失色一半瓷国瑰宝,王者锡良!在景德镇,流传这样一句话:“1000年瓷艺飞扬,500年才出一个王锡良。”中央电视台曾这样评价他:“纪念碑式的陶瓷艺术大师,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史上最重要人物,载入中国陶瓷史!”王锡良究竟是何许人,在拥有五大名窑八大窑系的陶瓷之国,能够享有如此声誉?看了他的部分标签头衔,或许你就明白了。他是国匠大师、中国瓷坛国宝级泰斗、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奖获得者、近代瓷史的开山鼻祖。王锡良自幼随叔父——“珠山八友”之一的名家王大凡学绘瓷画,因天赋、悟性极强,此后数十年创造出了无数的瓷坛神话。1979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(陶瓷首届首位) 1992年享受国wu院颁发的‘政府特殊津贴’ 2005年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终身成就奖诸多荣誉在身,他的作品被称为中国陶瓷界的拍卖风向标,并一直创造新的纪录。王锡良大师仙逝前,已经102岁高龄了。在当代陶瓷界年龄蕞长、资历蕞深、成就蕞大、造诣蕞高、影响蕞高。“一代宗师”、“百岁瓷王”都已经不能形容他传奇绚烂的人生。如今巨星陨落,时代落幕,大师的作品更加值得珍惜。国匠之作,首款亲民款,限量发售1000组,抢一套少一套。02出自景德镇 致美世间情采用特有玉瓷薄胎 原矿矾红 世间瓷器分两种,一种叫景德镇,一种是其他。 景德镇,古称“昌南”,音同“china”,是为瓷名,亦成国名! 宋真宗年间,以年号“景德”赐名,中华上下5000年,享此殊荣独一份! 自此“陶舍重重倚岸开,舟帆日日蔽江来”,这样空前绝后的盛景造就了举世无双的“千年瓷都”景德镇。 俗话说“百窑万件出一宝“,就是说一件完美的手工瓷器是非常难制作。这就造成了景德镇瓷器高昂的身价与不凡的收藏价值。《瓷王龙凤杯》,便是以景德镇高岭土为原料制成。景德镇高瓷土,自古以来名扬天下,其不可再生、不可回收利用,如今更是因长期开采而愈加稀缺,寸土寸金。1350℃高温烧制出来胎薄釉润,洁白细腻,莹润透亮,真可谓“白如凝脂,素若积雪”。白胎瓷烧制而成后,需要再涂抹矾红料入窑以800℃烧制。因此相比于高温颜色釉,矾红釉的工序更为繁琐,难度也更大,造就其烧成后的典雅温润。一席轻奢雅物便由此呈现。矾红料的发色在白瓷上清丽奢雅,呈色沉稳,浓淡结合。不仅更好地呈现出了龙和凤的经脉线条,色泽也如鲜橙一般明快,有一种色正似金的灼燿感。在描金工艺的点缀下,画面更为立体,不失古朴典雅的氛围,耐人寻味。其龙弓身曲须,龙口大张,气势非凡,潇洒威猛;其凤展翅腾飞,长羽飘逸,形象生动逼真。龙凤呈吉,相得益彰,更有百年好合,心心相印之寓意。每只杯子上的龙或凤都有两只,双龙双凤,也意在团团圆圆。杯沿和杯子下边一圈以传统吉祥纹路“回形纹”装饰,象征着“连绵不断,子孙万代,吉利深长,富贵不断头”;龙或凤的下面则以传统吉祥纹路“海水纹“装饰,象征着”福山寿海、一统山河、万世升平“。这也是一款吉祥如意杯,既有好彩头,体面又别有风雅,不管是自用还是送人,都非常有面子。杯底印有“王锡良、王采”的落款和印章。品杯的形体端庄大方,线条柔和圆润,内敛雅致,握于手中,轻薄莹润,细腻有光泽,自带气质。清新细腻,文艺雅致,称手实用,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茶席上的点睛之笔。器以载道,物以传情,即使丝毫不懂瓷器之人,也可一眼看出不凡之处。03 高档礼盒 宜礼宜藏 巨匠献礼不容错过 限量发行 这款手作《瓷王龙凤杯》,不仅蕴藏着文化,还是“陶瓷世家”的世纪巨献。当我们打开这款高档礼盒,小心翼翼的取出杯子,斟上一杯茶,茶香氤氲,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。每一次使用,都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,尤其是巅峰瓷文化的魅力和皇家气息。置于茶室,或是书房案桌,它都能为居室空间添彩,来客必赞。每套《瓷王龙凤杯》均配有创作大师证书和收藏证书,王锡良、王采签章,防伪标签,专属收藏编号一应俱全,确保正品。 全国限量发行1000组 , 售完绝版 , 手慢一点可能就会与它擦肩而过。 作为王锡良大师的遗作,收藏价值不言而喻, 别让自己留有遗憾。 --以上内容为 广告 宣传--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
分享到: